跟住導賞團專車,幾分鐘後到左廈村嘅牌樓和鄧氏祠堂參觀
宗祠兩旁掛有 南陽綿世澤、税院振家聲 對聯,南陽是地名,意指這族人祖先來自河南省南陽郡。因娶了皇姑,獲宋朝皇帝封為 税院郡馬的後裔
宗祠作為家族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象征與標誌,每年春秋二祭以及點燈都是在這裏舉行
鄧氏宗祠又名友恭堂,屬三進兩院式清代民間建築,建於1749年,祠內有具歷史價值建築構件和文物及中進懸有多塊功名牌匾,後院建有廂房兩間,祖先神位供奉在後進的木神龕內
兩扇木門劃著彩色的門神,跨過大門為大天井
中進懸有多塊功名牌匾,展示鄧族祖先在清朝取得的顯赫功名
兄友弟恭、長幼有序、承先啟後、便是友恭堂的由來
宗祠的主要建築結構是以青磚牆和石柱支撐著木構瓦片天面,而樑架上妝有精緻的斗栱,而前、中、後進和廂房均飾有以花卉圖案裝飾的美檐板,部分横樑雕刻了精巧的傳統中式吉祥圖案
穿過喜聞軒進入禮賓樓,是鄧族招待客人留宿的地方,約於1950年代用作友恭學校的教師宿舍,致今樓內仍舊放置文昌及武曲的神龕
灰塑對聯,上書 明月好同三徑夜,綠楊宜作兩家春,橫批為適情
禮賓樓以兩座建築物組成,以青磚建造,牆支撐著由檁條及椽子構成的金字瓦面屋頂,其牆楣以花卉及幾何圖案的灰裝飾,宿舍衣依然保存著琉漏窗
穿過青雲路
到達宗祠後面的友恭學校,學校最初是一幢三間的建築物,以青磚建造,前面有一露天操場,校舍的主建築有兩組屋脊,綴有吉祥和幾何圖案灰塑
昔日的農村生活淳樸,家具也是以實用為主
這裏有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學生以圍村作主題的燈具
課室內重塑當年教學模樣,不過當年是用卜卜齋教學
廈村鄧氏宗祠及其鄰近建築於2007年12月8日列為法定古蹟